第019章 :

宁玉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幸福农家妇最新章节!

    余庆国把金子藏好,又去山里一趟,打的猎物卖了三十多,自己家留几只肥兔子等秋收时补充油水,又白家送了两只,路过供销社又打了二斤白酒,买了二斤月饼,割了一条肉。

    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余庆国没忘给白家下节礼。

    顺河大队是湖地,以水稻居多,过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割,而白集大队是山地,生产队队长每天一大早还没天亮的时候就敲锣打鼓叫醒社员下地割高粱、掰玉蜀黍、挖白芋、摘棉花。

    玉蜀黍和白芋就是玉米和红薯。

    余庆国到白家的时候,白家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倒是五岁的白玉民光着膀子赤着脚正和一群年纪差不多的孩童包括玉娴哥哥家的几个侄子一起在隔壁门口玩泥巴,看到他,白玉民眼里迸出惊喜之色,大声叫道:“姐夫!”一溜烟地跑到他跟前,仰脸笑得十分灿烂,他记得每次姐夫来家里都会有好吃的,几个侄子也不甘落后。

    “玉民,你爸妈和姐姐呢?”余庆国摸了摸他脏兮兮的小脸,从挎包掏出一把糖块想给他们叔侄却发现他们的爪子都是脏兮兮的,没穿上衣没口袋,于是就剥了一块放在玉民嘴里,剩下的分给几个侄子和围上来的孩童,见玉民很不高兴,他拍了拍挎包,“里面都是你的。”

    “嗯。爸妈和姐都在地里刨白芋,我去叫姐。”白玉民嘴里一甜,激动地点头,因嘴里有糖块,说话就有些含含糊糊。

    余庆国让他领路,带自己过去。

    白玉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余庆国骑着自行车去,他可以坐自行车,赶明儿见到侄子和小伙伴们可以使劲地炫耀了。

    白集七队约有四五百亩地,白芋和玉米最先成熟的是西边山地,地势较之别的更高一些。

    地里一群一群的社员忙得热火朝天,男的刨白芋,女的拾白芋,白芋垄上一堆一堆的红皮白芋十分明显,还有刨之前割下来的白芋秧子,堆在地头好拉回去喂猪。

    人很多,可是余庆国一眼就看到了白玉娴,失去教师的工作,她就得靠出工挣工分,穿着极其破旧的长衣长裤,戴着一顶打补丁的大草帽,正坐在地头一大堆白芋跟前,拿着剪刀清理白芋刨出来时带着的梗子和须子,每一块白芋都清理得光溜溜,方便刨白芋干。

    同时,还要把个大饱满没有被刨伤的白芋挑出来单放一堆留种。

    在她清理白芋的时候,不少社员推着独轮车过来,把车里没清理的白芋倒进堆里,又把清理过的捡到车里拉到隔壁已经种了小麦的地里,刨出雪花一样的白芋干,撒在地里晾晒。

    和白玉娴一起干活的有不少妇孺,但余庆国觉得还是白玉娴最好看、最出挑。

    “妈!姐!姐!”干活的人都在闲话家常,人声鼎沸,白玉民扯着嗓子大喊,吸引了地里所有人的目光,看到推着自行车的余庆国,立刻就有人笑了。

    “哎哟,那不是玉娴的女婿?”

    “玉娴快别忙活了,家去吧,你对象来了!”

    “哟哟哟,快看,洋车上还吊着两只野兔子,一定是来给队长家下节礼的!玉娴,你可得给你对象做点好吃的呀!”

    “是呀,是呀,玉娴,快起来迎你对象过来。”

    白玉娴被大家打趣得满脸通红,急急忙忙地站起身,拍了拍衣裤上的尘土,心底却是十分懊恼,她现在的样子一定狼狈极了。

    余庆国停下自行车,把挎包挂在车把上,挽着袖子走到地里要帮白玉娴干活,却被白玉娴推了出去,“哪能让你干活?你和我一起回家。二婶,见到我爸妈跟我爸妈说一声,就说庆国来了,我先回去做饭了。”后面这句话是对白三婶说的,白父白母都不在这块地里。

    “去吧,去吧,多做点好吃的给你对象补补。”白三婶长得又矮又瘦又黑,在村里的人缘却着实不错,她这么一说,众人都是大笑赞同。

    白玉娴落荒而逃。

    回去的时候,她侧坐在自行车后座,而白玉民惦记着挎包里的糖块,嚷着一起回,余庆国遂把他提溜到自行车前面的横梁上,一路上尽听他大呼小叫了。

    白玉娴饭菜做到中途,白父和白母匆匆地赶了回来,见余庆国坐在灶前烧火,白玉娴站着炒菜,不禁埋怨了玉娴一句,说她让余庆国干活了,又责备在院子里淘气的小儿子不帮忙,对余庆国道:“你叔回来了,你去堂屋和你叔说话,这里有我和玉娴就行了。”

    余庆国想和白玉娴单独相处,从心里不大愿意离开厨房,可是他知道这是必须的礼数,恋恋不舍地看了玉娴一眼,“婶子,那我过去陪叔说话,我不是外人,不用太麻烦。”

    白母说知道了,推他出了厨房。

    “今天中午炒什么菜?”白母洗了手,挽着袖子帮忙。

    白玉娴一边翻炒锅里的肉块,一边道:“家里没来得及准备,我就弄了六个菜,油炸花生米、酸辣土豆丝、蒜泥白切蛋、青椒炒腊肠,庆国拿来二三斤肉,事急从权,我自作主张割了一半下来,一斤做红烧肉,另外小半斤做木耳炒肉片。”

    白母点头道:“行,六个菜足够了。剩下一半肉和一斤月饼给庆国带回去,咱们咋地都不能把东西全部留着,就怕中午他们爷俩得喝两盅,不然酒也得回了。”

    她们母女在厨房里挥汗如雨,堂屋里白父正跟余庆国说起今年的收成。

    白父是白集七队的队长,手里有点便利,可以给女儿安排轻巧的活计,也可以在别人还没下工的时候回家,不过他很少如此,今日提前回来是因为家里女婿上门,平时和大家都是一样,同时出工,同时收工,还要看着社员不让他们偷懒耍滑。

    “眼瞅着就快到八月十五了,我们这里已忙了三四天,你们那边开始忙活了吗?”白父问道,他现在越看女婿越觉得满意。

    余庆国恭恭敬敬地道:“我们那边水田多,水田都栽了水稻,昨儿去地里看发现稻穗没熟透,得等十天八天才行。倒是靠山脚的一片山地里种的玉蜀黍、黄豆和蜀黍过两日就能收割了。我爸说,大队上开会决定后天一早就割蜀黍、割豆子、掰玉蜀黍。”蜀黍就是高粱。

    白父感慨道:“今年的年景好,俺们七队集体有四百多亩地,光小麦就收了七万多斤,去年才两万多,还没去掉粮种,我瞧着今年的白芋和玉蜀黍产量也比去年强点。你们顺河大队的土地好,去年小麦水稻的亩产都能达到两百多斤,今年得更好。”他对余家最满意的就是那边土质好,粮食产量高,女儿嫁过去能吃好点,不像自己家里天天都是白芋稀饭。

    “还不错,小麦今年的亩产量平均达到了三百斤,稻谷、玉蜀黍这些没收割,暂时不知道具体数目,不过看着地里的情景,产量不比去年低。”余庆国满脸红光,收成好就代表分过口粮后,自己按工分能领不少粮食,年底就要结婚了,必须准备足够的粮食吃到来年夏收。

    白父一个劲地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如余庆国所料,顺河大队获得了大丰收,水稻亩产量平均达到三百一十几斤,玉蜀黍和高粱、黄豆等产量也不低,家家户户笑开了花。

    粮食收仓,先交公粮。

    公粮必须挑拣最饱满的稻谷,里面谷壳最少,差的留给社员自己。

    交过公粮后,接着留下粮种、饲料以及储备粮,再去掉集体借的粮食,剩下的进行分配,人七劳三,也就是说粮食里七成按人口分配口粮,三成按劳分配。

    余父是会计,从头忙到尾,余庆国最清楚里面的门道。

    交公粮、分粮等都不由公社和生产大队来主持分配,而是由每个生产队主持,余家所在的顺河一队粮食收成比别的几个生产队更高,分的粮食自然多一些。

    今年夏收时顺河一队的成年社员每人分了150斤口粮,从夏收吃到秋收,约莫四个月左右,占据了一年的三分之一时间。秋收最忙最累,分的粮食需要吃到第二年夏收,大概八个月左右,所以这次每个成年社员分了三百斤口粮,这么一算,今年一个人的口粮有450斤。

    其中1—3岁的孩子一年口粮是150斤,3—7岁是200斤,7—12岁是270斤,12岁以上、16岁以下是360斤。

    口粮分下去后,还剩一万多斤,当作余粮收入生产队的仓库。

    按劳分配的三成粮食叫劳动粮,每个劳动日维持在一斤粮食,10个工分算一个劳动日,年底核算时,余庆国今年总共有4765个工分,也就是476.5个劳动日,工分不全靠出工,包括方方面面的劳动和贡献都能算工分,因此余庆国分得劳动粮476.5斤。

    今年顺河大队丰收,总收入跟着水涨船高,顺河一队的总收入减去各种开支,然后除以总劳动日,算出工值比去年高了一毛,就是每10个工分六毛钱,余庆国总收入是285.9元。

    今年毛粮价格是八分钱一斤,余庆国个人得了926.5斤粮食,首先扣除74.12元。

    这么一算,余庆国余下211.78元。

    余庆国没有和父母分家,生产队年年都是按户算分红,他比较孝顺父母,往年父母、祖母的口粮和劳动粮等支出都从他挣的钱里出,每年仅能余下五六十块钱。

    余父和余母认为他即将结婚,将来要养家糊口,负担不轻,决定从今年开始不让他出粮食费用。

    余奶奶年纪大,又是小脚,几乎不能干活,工分忽略不计,余父余母两个人的工分加在一起总共5007分,总收入300.42元,三人口粮支出108元,夫妻二人劳动粮支出40.056元,饲料、柴火、粪肥、鱼、肉、油、棉花等支出50.64元,到手101.726元。

    白家可就没这么高的收入了。

    白集七队今年虽然也是丰收,但是口粮只有380斤毛粮,折成面粉约有三百左右,根本不够吃,劳动粮每日只有六两,所幸口粮都是按小麦来算的,社员可以自由地以小麦换取白芋干、玉蜀黍和高粱米等亩产量较高的粗粮,一斤小麦可抵粗粮三斤。

    工值三毛五,去掉杂七杂八的支出后,白家四口的分红共计八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