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老宋:我年轻能干多金

宋茯苓钱米寿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宋茯苓小说最新章节!

    宋茯苓连猜带蒙的做美梦,没想到竟然是真的,美梦成真了。 </p>

    单独的一角。 </p>

    来这里采访的大人,正在单独问马老太,说你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啊? </p>

    马老太:那能有啥目的,我儿宋福生就是那考生之一,这搭陪考棚的想法是从他那里来的。 </p>

    大人指向旁处又问:“那是什么?” </p>

    马老太瞅一眼: </p>

    啊,回大人,那是书。 </p>

    进去考试的那些学生,有的没有家人陪同,家里不富裕的也没有小厮跟着,别说小厮了,有的那都住大通铺,大通铺那种地方连行李都放不了,怕丢。 </p>

    总之,遇到那种像是不能将书带进考场,可是考前又想看的, </p>

    就有那学子会将书存放到这里。 </p>

    我们给他写字条,写上哪本书都是谁的,免费给保管一下,等他考完出来就会领走。 </p>

    “之后,你也会如此吗?” </p>

    马老太一点头:“至少这三日是要这样的,反正俺也要等儿子。到考举人的时候,应是就不会了。一个是天凉快,没这么热。另一个是俺儿考举人就要在里面住了,到那时他都住下了,我总是不能在外傻等的。” </p>

    大人被这话逗的呵呵笑了起来,随后用笔记下: </p>

    恢复科举的这一年,奉天城有一位宋马氏。 </p>

    她源于儿子是考生之一,就更能设身处地的为外面陪考的人着想。 </p>

    在这种炎热的日子里,为大家支起考棚,挑来一桶桶水,未收取分文,提供喝水休憩的地方。 </p>

    她的这种行为,同样也得到了许多人的信任。 </p>

    每个陪考棚里,堆有许许多多赶考学子最重要的书籍,那些书籍,就足以证明赶考学子们内心对她的称颂。 </p>

    恩,这位大人觉得取材差不多了。 </p>

    他谨记知府大人说: </p>

    今年的州志县志要在“科举”这一块,下浓墨重笔。 </p>

    多年来,才恢复科举,可不能只记录赶考人数和录取人数。 </p>

    要多记录些人文事件,以供后人翻阅。 </p>

    比如,要记录那最远的赶考学子,需要离家多少里路来到奉天。 </p>

    要记录考场内,学子们的年纪不一,从少年到白头。 </p>

    学子们入场前的身份不同,可是入场后,唯有科举,对考场里每一位学子才是公平的,全在于他们自己的学识。 </p>

    他们的万丈雄心和抱负,即将要通过那些卷子改变命运。 </p>

    还有那位“马老太”,这位就算是场外感人代表啦。 </p>

    “奶奶,你再与我细致讲讲,他还问你什么了?真的,我觉得我没猜错。” </p>

    马老太使劲抹了把鼻尖的汗,这一天下来,衣裳都湿透了。 </p>

    很是敷衍孙女道:“是是,你猜的没错,可那又有啥用,不当吃不当喝的。” </p>

    孙女说写进书里? </p>

    那还不如奖她几两银子,或是给俺点心店税钱省了呗,给陆畔省也是省。 </p>

    宋茯苓无语,“奶,精神世界,精神你又忘啦?千百年后,大家只剩下一把骨头渣子,但唯独您在这世间留下过痕迹。后面的人能知晓您,却不知道我们,您晓不晓得这代表着什么?这就是大家为什么很注重名声的原因,多少年后,什么都留不下,唯独名声能被传颂。” </p>

    马老太都快要热不行了,好不容易刮点凉快风,孙女围着她说话,挡在这:“去去去,一边去,竟整那虚头巴脑没用的。” </p>

    她对千百年后不敢兴趣,就算有人在坟前骂她,她能听到是咋的? </p>

    要是能听见那还厉害了呢,抓住骂她的人就揍,削不死他。 </p>

    不过,要是能有好名声还是很乐呵的,这倒是大实话。 </p>

    这做好人好事还被当官的发现啦? </p>

    哈哈哈,就该让人发现。 </p>

    这就对啦,要不然谁还愿意做好人好事。 </p>

    马老太摇着蒲扇忍着笑,低调:“你先与奶说说眼么前的吧,啊?丫?你爹能考的咋样啊,啥时候能出来?” </p>

    宋茯苓偷摸瞅了瞅手表:“快啦。” </p>

    “艾玛,米寿哇?”这都睡掉地上了。 </p>

    而考场里面,真快了,宋学子早就不写了,在里面正检查题。 </p>

    不让早交卷,要不然他一定会拽拽的提前出场。 </p>

    一炷香时间过后,宋茯苓拉着才睡醒的弟弟站在棚前:“出来了。” </p>

    果然,没一会儿,宋福生拉着小箱的身影出现,身边跟着边走边笑谈的“杨康。” </p>

    在下台阶时,身后又跟出来好几位二十岁上下的青年,都纷纷与宋福生打招呼。 </p>

    兄台,我坐你左手边。 </p>

    兄台,我坐你前面。 </p>

    敢问兄台贵姓? </p>

    嗳?兄台,你那道题怎么答的? </p>

    就可见,这些年轻人拾掇考篮交卷的动作都快。 </p>

    而宋福生一身青色长衫混在十几位二十岁小伙子中间,面貌、身形、状态,大高个,气质清隽,不但不输给那些年轻人,甚至离远看还略胜一筹,被几位年轻孩子追问有股沉稳劲。 </p>

    他还不用傻傻的背筐,别人都得背,他却像个开飞机的机长似的,拉个小箱走。 </p>

    尤其是那身青色长衫,和宋福生现在养白的皮肤可配了。 </p>

    是钱佩英又花十几两给买的。 </p>

    你别看是布的,面料极好,这天气穿透气,钱佩英是看陆畔来家穿过那么一件,怎么看怎么好,她就照那颜色给老宋也整了一件。 </p>

    这不嘛,钱佩英站在棚前笑,艾玛,她老公真帅。 </p>

    终于,钱女士没有第一眼先看“杨康”,而是先看老宋。 </p>

    “米寿,你说他考的怎么样?” </p>

    “姐姐,脚步轻快,考的极好。” </p>

    米寿回话时,宋福生和“杨康”他们说说笑笑也走过来了。 </p>

    宋茯苓眼巴巴的羡慕着:莘莘学子们像带着光环一样。 </p>

    “来,介绍一下,明远,”姓杨。 </p>

    宋福生又笑着给杨明远介绍他家人:他娘,他媳妇,掌上明珠,老小宝贝疙瘩。 </p>

    啊? </p>

    宋茯苓扯着弟弟心里憋笑:真姓杨,那你真应该叫杨康,叫什么明远。 </p>

    钱佩英对杨明远笑着一点头。 </p>

    “明儿见。” </p>

    “明儿见。” </p>

    当杨明远都走出很远了,他还回头看着那陪考棚。 </p>

    那里此时很热闹。 </p>

    他很羡慕的看着宋福生笑着拍了拍老娘的肩膀,偷摸抓了下妻子的手,又摸他闺女头,原来那个姑娘是他闺女…… </p>

    正巧,宋茯苓抬眼看过去,俩人毫无预兆的对视上。 </p>

    可惜对视都没超过五秒,米寿就站在茯苓身前:你瞅我姐姐干啥。 </p>

    “姐,快进棚子里帮奶收拾。”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