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太阳之子孙仲谋

冷泡茶加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刘备是被自己三弟拽起来的。

    “大哥何必作此儿女姿态”

    “阿斗性子柔弱,便带他多历战阵便是”

    张飞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忆向来可以

    “光幕此前不有说天子守国门俺看就适合阿斗。”

    “不然即便还于旧都,阿斗万一成了那唐时那甚么懿宗的鸟样,不也是祸事”

    刘备回忆起来,记起这位晚唐的皇帝对归义军处处提防,张议潮苦心孤诣打通凉州,无功反贬,河西经历失而复得再复失。

    “翼德将军说的有理。”庞统也为张飞帮腔

    “吾等兴汉之业漫漫,收汉中之后便要北望雍凉,往西复西域旧土,往东收还有关中和中原。”

    “江东、北胡皆要处理,那朝鲜和倭奴也都要去看看,更有南洋身毒等等”

    张飞听得眼睛闪闪发亮,一巴掌拍到庞统肩膀上给拍了个趔趄

    “还是军师记得清楚这些事情俺老张能为大哥完成一件就心满意足了”

    庞统对张飞的恩将仇报怒目而视。

    对于庞统的话,益州三人反应也不一

    张松表情狂热,只觉得自己当初眼光真的没错,主公乃雄主,身短志不短的他,终能一展胸中抱负

    法正更多的是钦佩,主公比自己还低呢但竟能拼搏至此并且有鲸吞天下之心,他法孝直当伴随左右

    刘巴则是捏了捏袖子中的书,只觉得自己当初在荆州时候真是徒劳奔波,兜兜转转三年,又重新回到了。

    因为阿斗被养废这事儿而面色稍惭的孔明忽然想起来了帝范。

    千古一帝写的为帝指导应该有一些参考价值

    不过孔明心底寻思着,蜀中若定,当首立医学。

    消渴症这种听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的暂且不说,孔明的目光依次滑过法正刘巴两人。

    早亡的人有点多,这极不正常。

    不求如后世一般有那神鬼莫测的医学,就算只为了预防早亡,孔明也觉得该立医学

    不过贵族这东西,终归还是离咱们比较遥远,有个很经典的问题问如果在三国当百姓,哪个国家比较好

    而这个问题首先有一个清晰的大前提,那就是三国依然属于乱世。

    与唐诗宋词差不多地位的元曲,有一个杂剧名为幽闺记,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宁为太平狗,莫作乱世人。

    三国也差不多,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比烂的情况。

    其中季汉的百姓生活相对简单,诸葛亮治蜀篇咱们已经详细说过,水利、盐铁、律法、耕种等等基本都被梳理过,打了一个相当厚实的底子。

    东晋桓温征蜀时见到了一个百岁老人,他是武侯时代的一个小吏,桓温对武侯好奇的很,便问他武侯比起当今如何

    这个小吏回答的也很简洁

    葛公在时,不觉其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从中可以窥见蜀中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武侯去世后便处于下坡路,后来蒋琬费祎属于萧规曹随,阿斗这个肥宅跟宦官一起斗蛐蛐,祸害民生相对有限。

    最终亡国前夕东吴的薛珝出使季汉,回来的报告是“民皆菜色”,菜色而非饥馑之色,大概就是说吃的不怎么好。

    既然东吴的薛珝如此评价,那么东吴是不是就过得很好呢

    但实际上可能不管怎么算,东吴的民生应该相对都是垫底的,大约比较像印度。

    资料之一是夷陵之战前骆统的奏疏。

    骆统算是江东少有的会惦记百姓的官员,在奏疏中描述了他亲眼见到的底层生活

    因为征战和疫病,郡县凋敝田产荒芜,乡间农户基本就是鳏、寡、老、残,少见壮丁。

    贫苦百姓和屯田的兵士,因为无力抚养甚至会亲手溺毙孩子。

    劳役征调频繁,贫苦之人被肆意使唤,稍微有些家底的人也不惜散尽家财贿赂以求避免被征调。

    资料之二是走马楼出土的吴简。

    江东等阶分明,在孙家和四大姓之外,百姓被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下品之下四个等阶。

    下品户和下品之下基本就属于赤贫,面对交不起赋税的这个群体,江东的官府表示,这好办,去当奴隶吧。

    吴简中记载了这类特殊徭役给州吏、给县吏、给县卒、给郡吏、给锻佐、给三州仓父、给度卒等等。

    一旦被官府安排这类徭役,就需要将役种录入户籍终身跟随,不能拒绝,随时听调,且没有结束时间。

    在咱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套等阶体系跟隔壁的印度有点像,咱们建立周朝时候,古印度发明了四瓦尔那制度,也就是俗称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阶分别从事祭祀、武士、农商、贱业,下面还有被称作不可接触者的贱民达利特。

    也是因为印度的这套制度,征服者从开伯尔山口来来去去沧海桑田,种姓制度屹立不倒直到今天。

    合理推测孙权就是被印度母亲放入恒河,沿着海岸线过大洋入长江,成为江东天选之子。

    碧眼紫髯就是他身为印度教太阳之子的明证

    当然以上仅作玩笑话,九泉之下的仲谋兄切勿当真。

    因此,作为江东百姓如果不幸成了四品中的下两品,过的生活无疑是三国中的垫底。

    另外也不要认为江东的下两品百姓很少,从走马楼出土的调役记录看

    上品没有出现过,中品仅出现过一次,其余服役记录皆为下品和下品之下。

    大唐君臣只觉得是真的长了见识。

    完全不同的土地,更加迥异的制度。

    “这印度的瓦尔那不,种姓制度,是个什么东西”

    李世民觉得那词实在拗口,所以也用种姓称呼。

    杜如晦表情充满探究,另拿一纸将那印度的四等级加一贱民单独写在纸上,传递给众臣传阅,并道

    “这瓦尔那应是番语之音,种姓二字应是后世总概其意而得名。”

    “这番邦之制颇为野蛮,难怪此前光幕说此地历经战乱而不倒,这番制还能延续千年。”

    房玄龄看着后面玩笑之语猜测

    “这印度教以国为名,莫不是印度亦无国君,以教治国”

    “只是那佛教呢”

    长孙无忌接口道

    “吾等所知颇少,不妨先依此猜测。”

    “祭祀通神明,因此这婆罗门便是如陛下一般口含天宪。”

    “其余等阶依次类推便知,刹帝利如文臣武将,下两品如百姓。”

    至于贱民就更不稀奇,大致似于一个所有人都可以使唤的家奴

    李世民也明白过来,首先便是盯着开伯尔山口的名字若有所思

    真是拗口,早晚有一天给你改了名

    随即便道“如此之制,不论学识能力,只察其出身,与我唐大相径庭。”

    “难怪这印度被异族轮番征伐,民无死战之心,士无保国之志,如何战”

    不李世民在心里又摇了摇头,这种姓制度下到底哪一姓属于百姓还真的很难说了。

    但带来的好处也是看得见的,那便是征服成本大大降低,多好的一个软柿子啊。

    没看长侯君集和尉迟敬德眼睛都发亮了么就连长孙无忌也蠢蠢欲动了。

    只是不知这在印度轮番征伐的异国为何不在那开伯尔山口修筑工事

    李世民心里觉得颇为奇怪只要堵死,在这印度岂不是高枕无忧了

    杜如晦则提出了另一个角度看法

    “看后世与印度之争,观其出军路线,莫非这被称作喜马拉压山脉的天堑,其中亦有山口”

    长孙无忌思索了一下摇头

    “后世多非凡手段”

    李世民颇为动心“选一机敏之人,遣劲卒保护,携蔗糖扮商贾,入吐蕃打探情况。”

    “既然吐蕃生长于斯,若有去印度之捷径,他们也必然清楚。”

    于是此事便暂且压下。

    李世民这才有空盯着后世调侃孙权的话语嘿嘿直乐。

    相较之下看来他还是挺受后世喜爱的嘛,至少无如此戏谑之语。

    甚至他李世民还得感谢孙仲谋呢,若不是其迫民如此,安能闻听这印度之制

    益州三人盯着那百岁旧吏评武侯的话有点惊讶

    “如此身后名”

    张飞沾沾自喜“这算得上什么蜀中百姓还给军师立了武侯祠传承千年香火不绝呢”

    刘备庞统赵云糜竺一起猛点头,只觉得与有荣焉。

    然后张飞接自喜着道

    “军师更是跟俺兄长合祀立庙,庙匾虽书昭烈庙,百姓只称武侯祠,足可见军师得蜀中百姓之民心。”

    刘备的眼神微妙了起来,盯着自己三弟瞧了一眼道

    “白水关有仲邈把守万无一失,翼德不妨先在成都留驻半月。”

    “等成都河道疏浚完毕,再回白水关镇守不迟。”

    张飞摸了摸脑袋只觉得大哥也变得喜怒无常了起来,只能委屈的应了一声。

    为了缓解打破尴尬,张松主动活跃气氛道

    “卧龙既有忠武之谥,那想来齐名的凤雏亦留名青史。”

    庞统迎着张松殷勤的目光张了张嘴巴,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活像一条上了岸的鱼一般。

    下一更约九点,感恩iao

    本章完